【“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思政课教师笔谈(一)

发布者:赖铁枫发布时间:2024-03-19浏览次数:10


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五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特色育人优势,将北大荒精神充分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在实现思政课内涵式特色化建设上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和有效实践。现将学院部分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的体会和心得刊发,进一步提振全体思政课教师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信心和底气。

精准把握“六要”深刻内涵 全面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王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即“六要”,明确了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基本维度。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该精准对标“六要”,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全面提升自身教学素养,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第一、强化政治修养,牢牢把握思政课教学的正确向度。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必须旗帜鲜明,引航政治方向。我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信仰,准确把握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大意义、方向目标、根本任务和政治属性,突出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牢牢掌控思政教学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崇尚信仰的课堂弘扬真信仰。

第二、厚植育人情怀,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温度。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我始终信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温度才能直抵学生心灵,而不是机械单调、冰冷乏味的说教。因此,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空间里,不仅明理,更要动情,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初心,恪守“四个回归”的教育底线,关照学生认知的立意轮廓和审美的致思取向,在正能量的世界里,和学生同频共振,厚植家国情怀,用水滴石穿的精彩,诠释理论温度的曼妙灵动。

第三、涵养创新思维,全景呈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鲜活亮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和应然状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底色,推动理论思维更新和教学思维创新的路径耦合,全景呈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鲜活亮度。因此,一方面,我注重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探索新理论,结合党的二十会议精神,贯彻“两个结合”的重要精神,把脉最新理论前沿,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亮点。另一方面,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功夫,探索新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要,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授课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大数据的资源优势,重点做好新媒体教学的变革创新;推动实践教学与弘扬地域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以龙江“四大精神”等为典范,注重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寻角度、辟蹊径、挖素材、铸特色,让地域文化资源的标签成为撬动思政教学的亮丽名片。

第四、拓展教育视野,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育人高度。视野要宽,格局才大,思政课教师的视域的宽广,标刻着思政育人的高度。以此为信仰,我积极拓展自己的教育视域,努力做一名博学之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方法论为引领,博采众长、吐故纳新,明辨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向,增进中国发展的底气自信,正确认知世界多舛和中国担当,积极推动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的有机统一和,善于在历史和世界的比对中凸显中国优势和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讲出思政课的旷阔视域、高大格局、崭新高度。

第五、严于行为自律,精准对标思政课教学的纪律刻度。在利益多元化,价值观念交融化、意识形态白热化的背景下,广大思政课教师中流砥水、严格自律,刻画了思政人敢于自律的群体形象。但是,少数思政课教师政治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涣散、舆论舆情“失语”“失真”的个案也数见不鲜。长期以来,我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警钟长鸣,恪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尊则,铭记党纪国法,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意识,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精准对标思政教学的纪律刻度。

第六、培养正直人格,充分彰显思政课教学的恢宏气度。正人先正己,思政课教师首先是一个道德高尚、人格正直的人:道德高尚表现为民族气节、家国情怀,浸透着正能量的气场;人格正直表现为洁身自好、品行端优,标扬着真善美的形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是我的教学信条,我始终坚信:思政课教师只有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自觉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才能用道德和人格的正义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赢得学生,进而才能激发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感召力,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此,厚德载物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俱来的恢弘气度。

 

思政课青年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于志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副教授)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青年教师是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也必然是未来的骨干和中坚。要上好思政金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这是思政课教师终身的必修课。

首先,青年教师要有强“学”之心。思政课所涵盖的知识包罗万象,青年教师要有强烈的向学意识,既要自主学习原著、经典,也要多向资深教师求教,积累学习方法,在入职之初,就要逐步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其次,青年教师要养成“思”考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因此要逐字逐句品读,反复咀嚼消化,在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中,在读懂青年一代的所想所需中,不断思考探究。

再次,青年教师要实“践”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重在践行。知行合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在备课、教学、实践中,将所学理论融入其中,通过实践的检验领悟真理的魅力,培养自己从青年时代就有做好青年引路人的使命意识。

最后,青年教师要体“悟”马克思主义真理。较之于“思”的过程性揣摩,“悟”更多指向茅塞顿开的结果,它更强调反复实践后对真理的把握。需要青年教师在思政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反复磨砺,有所体悟。

总之,通过以上四方面的综合运用,青年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看家真本领学到手,为未来立德树人的职业道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深刻理解和把握“八个相统一”的理念

辛浩(专题课教研室教师)

“八个相统一”的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的总体概括和说明,清晰深刻地指明了思政课教师新时代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担当,是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行动指南。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讲,新时代、新征程如何结合“六要”和“八个统一”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使命担当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将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针对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识,更应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价值观的引导。思政课教学并非使学生死记硬背和简单的知识点罗列,而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理论学说背后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知识讲授和价值传递相结合,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例如,在《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中讲授“国家安全”这一专题时,思政教师可在阐述国家总体安全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说明“国家安全”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由此形成对自身清醒的认知和定位,从而更好的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进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属性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将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思政课并非枯燥乏味的就理论讲理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也并非仅仅是政治性的宣扬和意识形态的灌输,要想达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在确保政治方向的正确性、理论内容的科学性的基础上,则更加需要注重思想传播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不仅要从宏观方面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家、社会、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更应注重从微观方面展示理论本身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意义和价值。从具体行动来看,思政课教师可从学科角度入手,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现存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属性“个性”的融入其中。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思政课教师亦可以精神作为价值引领,结合各高校地域特色着重讲授一种或多种红色精神,引发学生的情感和价值共鸣。以龙江高校为例,龙江思政课教师可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龙江红色精神融入此部分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实际案例的讲授,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精神指向,了解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精神支撑,了解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在理论性学习的基础上达到思想性传播的目的。

三是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虽然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在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高度统一的要求,但具体授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时而变,灵活把握课程内容,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从现实逻辑来看,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白显良教授曾在关于思政课教学一文中谈到:“没有融入个人的智慧与情感,教育者自身没有思想见解,是难在教育实践中用思想去教育,教育就难免沦为陈词滥调和照本宣科。”因此,思政课教学要想使青年学生达成从理论理解到思想认同的进阶目的,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将“学科体系”转化为“话语体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思政课教材的基础上,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沉溺于教材,将教材内容“通俗化”而并非“庸俗化”,将逻辑体系“清晰化”而并非“形式化”,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避免“生搬硬套”和“拿来主义”;另一方面是思政课教师形成自身的授课风格。形成与他人不同的授课风格是吸引学生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进而达到思想传播目的的重要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从设置独特的课堂互动、进行翻转教学以及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方面丰富自身授课形式,形成独树一帜教学风格,发挥积极形式对内容的促进作用,进而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达到思想宣传的目的。

新时代、新征程具有新担当、新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刻把握践行使命担当的现实逻辑,紧密贴合“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始终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