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聪:用北大荒精神锻造“农业航母” ——兼谈大型农业国企的使命和领导力

发布者:刘蕊发布时间:2022-03-07浏览次数:1607

摘 要:北大荒人把亘古荒原建成国家重要商品粮战略基地,全面打造集粮食生产商、产品制造商、农地运营服务商、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商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农业企业,为中国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效实现形式。北大荒的发展奇迹和企业集团的成功实践,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农垦变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了北大荒精神蕴涵的核心密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伟大使命激励人民艰苦奋斗的愿景领导力,靠解放思想勇于开拓铸造辉煌的创新领导力,为胸怀天下顾全大局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战略领导力,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凝聚力量塑造铁军无私奉献的组织领导力。


关键词:使命;领导力;粮食安全;农业航母


国有农业企业既有国有企业的共性,又有农业企业的特殊性。农业国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力量,是深化农村改革、探索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实施农业“走出去”,应对世界粮食危机挑战的重要依靠力量。就北大荒集团企业来说,担负着农业经济建设和农产品生产供应的使命,肩负着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引领农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重任。要完成如此重大的历史任务,发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和标杆作用,必须具备强大的企业领导力。


北大荒曾经是地老天荒、人迹罕至的极寒之地。经过75年开发建设,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性变迁。1947年中共中央东北局按照中央要求开发北大荒。1952年粮食产量过亿斤。1958年王震将军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大规模开发建设高潮。1959年粮食产量超过10亿斤,1978年达到52亿斤。改革开放40多年,北大荒出现井喷式发展,粮食产量连翻三番,四次突破百亿斤大关。1995年、2005年、2009年、2011年分别达到102.9亿斤、205.3亿斤、330.5亿斤、407.4亿斤。2021年4500余万亩高标准良田每亩产粮1038.9斤,粮食总产463亿斤,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一代代北大荒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生产的粮食从一亿斤到50亿斤,再到450亿斤,堪称人类农业生产的奇迹。北大荒从农垦行政管理体制转型为企业集团公司,2021年全年营业总收入1703.7亿元,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农场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30050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在第167位。北大荒垦区全面推进工农一体、城乡一体、区域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群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农都”。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北大荒人的强大执行力和战斗力。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黑龙江视察,充分肯定北大荒集团“为中国人真正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大作用[1]。他亲手擘画北大荒宏伟蓝图,明确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2] 一再嘱托北大荒牢固树立“中国粮食、中国饭碗”[3]的意识,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如今北大荒集团为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努力建设集粮食生产商、产品制造商、农地运营服务商、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商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农业企业。这不仅要求我们培养更强的企业领导力,不负党和国家的使命,还要始终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一、因担负党的使命而生 因适应民生需要而兴


黑龙江农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根据党的事业发展需要而建立,为适应国家粮食安全需要而发展。党的初心使命和国计民生的重托,一直引领和激励北大荒人勇往直前地开拓农垦事业创新发展的道路。


早在延安时期,党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为不增加人民负担,号召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展大生产运动,把没有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同志称赞这是个创造,对我们的民族解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4]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在北满创建一个‘粮食工厂’”[5]“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6]的伟大号召。1947年春,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会议决定试办公营农场,进行机械化农业试验,迎接解放后的农村建设。[7]东北各省积极响应,创办公营机械农场,到1949年共创办18个公营农场和122个小型农场,同时建立农场管理制度,点燃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星星之火。[8]


新中国成立后,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是党和国家优先考虑的头等大事。1949年12月,毛泽东作出《军委关于一九五〇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9],强调“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作为当年三五九旅旅长的王震将军,此时正指挥军队屯垦戍边,创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硬是把荒漠变成了绿洲。1954年,身为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来到小兴安岭林区,与即将退伍的800多名官兵见面,面对北大荒地势平坦,雨量充足,黑土层厚,一马千里,断定这是兴办机械化农场的好地方,遂向复转官兵发出“向北大荒进军”的号令。[10]同年9月挂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〇部农场”牌子,第一个军垦农场就此诞生。随着一批军垦农场的建立,形成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从此,“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11]1958年3月,党中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12]从3月到5月,十万官兵从祖国各地,从各军种、兵种、部队、院校向北大荒挺进。他们“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上战场”,掀起向荒原进军的热潮。此后,20万支边青年、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54万城市知青相继投身垦区向地球开战。1978年,垦区建成国有农(牧)场141个,职工87.2万人,同时兴办农业大学2所、中专5所,还办起工业企业865个。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1983年8月7日,邓小平同志专程到友谊农场考察调研,对开垦荒地建设商品粮基地、发展加工业畜牧业开展多种经营、繁育良种兴办种子公司、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作出一系列指示,为北大荒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13]面对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发出的“谁来养活中国”之问,北大荒人为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扛在肩上,提出进一步开发三江平原把亘古荒原变成繁荣富饶中华粮仓的设想。国家批准后,按照规划部署先后从美国、日本等国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设备,邀请友好人士韩丁等前来考察开展试点和技术培训。北大荒吸收发达国家现代农业装备、技术、耕作模式、管理方式和发展理念,进行了为期十年的大规模投资开发,形成了农业机械化优势,为粮食大幅度增产提供了装备条件。


1990年1月,鉴于国家每年存在200亿斤粮食缺口,农业部希望农垦承担100亿斤增产任务。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党委班子反复论证研究,编制了《100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时任刘成果局长发表《为建设100亿斤商品粮基地而奋斗》的署名文章,作出十年内完成目标任务的庄严承诺。北大荒人说到做到,1995年实现粮食总产100亿斤大突破,1999年比1989年增产110亿斤。国务院总理李鹏到垦区考察,称赞这才叫现代化大农业![14]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首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他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仅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丰衣足食,而且将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15]


2000年8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到垦区视察,专门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16] 2009年6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指示垦区“要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7]。按照中央要求,《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进一步提出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0亿斤的目标,经济总量增加2倍,人均纯收入超过8800元,建成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的繁荣文明现代化垦区。在此期间,时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的栗战书同志,带领省政府调研室对农垦进行两个月的调研,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农场城镇化目标,主持制定了支持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18] 2005年,垦区粮食总产超过200亿斤,提前5年实现规划目标。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363.6亿斤,比2000年整整提高200亿斤,相当于为国家再造一个北大荒。经济总量增加2.45倍,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3267元,主要指标都超过了预期。与此同时,北大荒将撤销分场、生产队建制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建成了百余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农垦小城镇。2012年年底,城镇化率提高到85%,18个农垦城镇成为全省名镇,红兴隆管理局及所属农场城镇入选“全球百座避暑旅游名城”并荣获“世界农都”美誉。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看到蓝天白云下一座座新式典雅的农庄别墅,深情感叹:不是桃源,胜似桃源,桃源何有此城此景。[19]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指出:“要有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的信心。”[20]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特别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的要求。[21]为加快建成国际大粮商,实现“农业领域航母”的发展愿景,北大荒集团党委把总书记的“特指性”重要讲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在经营体制上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党领导的国企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在经营战略上,做实大基地,夯实中国粮仓,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强大企业,增强竞争力,打造农业生产商、制造商、服务商和国际化大粮商;发展大产业,从开发农业自然资源为主转向资产资源整合、全产业链拓展优化升级为主。具体说,就是搭建大平台,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从“大粮仓”迈向“大厨房”“大工厂”“大市场”。做大了以九三粮油、完达山乳业等为主体的综合加工企业,形成了生产经营向基地和市场两端延伸、具有市场覆盖和行业技术领先优势的“一体两翼”经营体系;探索了“农服集团+区域农服中心+农(牧)场综合服务总站+规模经营主体”的市场化新型农业服务模式,形成了覆盖垦区、面向全国的“双控一服务”经营格局;组建粮食收储集团,推进粮食物流、冷链分销库等项目建设,构建覆盖全国的经销网络,形成了“三库一中心”市场布局。


北大荒发展史,是一部在使命愿景激励和指引下的奋斗史。从解放战争年代开发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规模开发、改革开放时期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时代建设农业航母等各个历史阶段,可以看出我们党以初心使命和发展目标不断激励北大荒人艰苦奋斗创造奇迹,充分展现了强大的愿景领导力。



二、靠开拓进取而创新 靠发展优势而壮大


经营制度和体制是决定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黑龙江农垦发展史一定程度上说是管理体制改革史,也是经营模式创新史。从北大荒开发建设起,就不断进行组织调整和资源资产整合,先后成立铁道兵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等。1976年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把各系统创办管辖的农场整合到一个体系。改革开放后,垦区进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管理体制和农业经营改革,把国有国营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造成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把传统的种植结构改变为宜耕高产的农业布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破解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难题,集中力量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纵横市场的头部企业迅速崛起,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注入了不竭动力。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实现了垦区史上最深刻的体制变革,形成了强大的发展优势,为建成农业航母、打造国际大粮商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北大荒一次次化茧成蝶,一次次凤凰涅槃,集中体现了改革创新的领导力。


(一)深化农业改革,全面激活农业生产力


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北大荒提供了启示和借鉴。1983年8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到新疆视察,要求国营农场试办职工家庭农场。[22]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23]同年8月,中央领导同志接见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党委书记,明确指示“办好家庭农场”。[24]鉴于这场重大变革涉及农垦管理体制,涉及所有职工生产生活方式,涉及人的思想观念,总局围绕北大荒“向何处去”,制定了“靠典型引导、靠政策引导、靠理论引导”等一整套管用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是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探索统分结合新路。


八五八农场十五队机务工人王木存等租赁一套农机具,承包2205亩耕地,签订合同办起家庭农场。当年生产粮豆46万斤,平均亩利润高于其他耕地3倍,定额上缴后净剩4954元,8个成员人均分配620元。绥滨农场推行土地承包到户、农机承包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的“四到户”,生产生活费由“两借”变成“两自理”。一批家庭农场建立后持续健康发展。为积极推广这些经验,总局党委授予他们“模范家庭农场”等称号,出版发行《农场经济管理》杂志,开展理论研究、政策解读、典型推介、舆论引导等工作,迅速形成全面兴办家庭农场的共识。1996年,垦区家庭农场数量占经营主体的99.9%,经营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3.5%。


总局党委一方面学习借鉴农村改革经验,另一方面立足自身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组织化程度高、科技体系健全的特点构筑发展新优势。十余年里,为适时解决家庭农场资金周转、生产经营、农业管理、灾害处置等方面的大量实际难题,建立了以统一种植计划、统一作物轮作、统一技术措施、统一农机检修、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标准化作业“六统一”为主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这个“分得彻底、统得到位”、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实现了家庭农场自主经营与国有农场全面服务有效管理的统一,塑造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


二是推动科技革命破解难题,创建宜耕高产农业结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在全面兴办家庭农场,连续3年洪涝灾害,主栽作物小麦大豆收获季节恰逢雨季,致使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效益不彰,压得北大荒喘不过气来。局长刘文举和有“北方水稻之父”之称的徐一戎同志等,在总结“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稻治涝”发展规划和奖励扶持政策,掀起了强劲的“水稻热”。兴凯湖农场1992年成立水田开发中心,班子成员每人种20亩水稻示范田,1994年面积扩大到15万亩,粮食总产翻了一番,职工每亩增收200元。嫩江岸边的肇源农场同样只用3年时间,把5万亩耕地全部种上水稻,挖掉了穷根。这些示范效应吸引了大批家庭农场种植水稻。1996年水稻播种总面积达到514.3万亩,单产952.7斤,比当年其他粮食作物单产高78%。1997年粮食单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此后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开发水稻这把金钥匙,让连年亏损的农场彻底翻了身,成为垦区粮食总产连续登上新台阶的“杀手锏”,成为职工群众共同富裕的“来钱道”。


进入新世纪,北大荒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稳步调整种植业结构。一靠体制改革,二靠科技创新,粮食总产快步登上200亿斤、300亿斤、400亿斤台阶。从2012年起,粮食单产达到1003.3斤/亩,跻身世界第一阵营。2021年,黑龙江垦区水稻播种面积达到2327.1万亩,成为粮食播种面积的半壁江山;水稻总产286.7亿斤,占粮食总产的近2/3。单产1038.9斤,远高于美国(642.9斤/亩)、英国(828.4斤/亩)、德国(919.8斤/亩)、法国(1000.7斤/亩)等发达国家。


(二)深化国有体制改革,打造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兴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过了一段国企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农垦系统“尽快建成农工商联合企业,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5]。同年,黑龙江垦区5个管理局和一些企业、农场开始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1983年8月,设立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与总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从总局到管理局、农(牧)场大量兴办企业,同时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产品产量大幅度提升。到1990年,共兴办工商运建服企业2366个。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总局党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先后采取出售产权、股份改造、租卖结合、分立经营和破产等多种形式,三次启动产权制度改革。到2005年年底,98%的中小型国有工商运建服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时期,经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批准,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达山乳业实现从场直企业、管理局直属企业到垦区龙头企业的跨越,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中国轻工业食品行业50强企业,“完达山”品牌连续11年入围亚洲品牌500强。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异军突起,凭借竞争优势收购兼并一批企业,通过全国布局、与国内外同行合作,成为加工和经营大豆超过1000万吨、营业总收入超过400亿元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粮油加工企业之一。此外,还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如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淀粉产量、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航空作业量居全国第1位;北大荒垦丰种业种子营业收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农险保费收入居全国第2位,等等。如今,直属企业营业收入占集团全部营收的90%左右,成为北大荒综合竞争力的主力军。正是这些龙头企业的支撑,北大荒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67位,“北大荒”品牌排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第49位、“亚洲品牌500强”第85位、“世界品牌500强”第412位。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垦集团化企业化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黑龙江考察调研,为北大荒擘画建设“三大一航母”的宏伟蓝图,指示农垦深化改革要坚持国有农场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调动农场工人的积极性、维护好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素质。[26]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雁阵式、压茬式、波浪式地稳打稳扎,从试点试验、各个突破再到系统集成,有力有序地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等问题,把蓝图细化成施工方案,把顶层设计变成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实现了农垦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啃下了这块最硬的骨头。


一是政府行政职能全面移交,实现政企分开。原农垦总局层面3036项、原管理局层面26586项,以及延伸到农(牧)场的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移交属地政府,撤销全部行政机构。


二是办社会职能全面改革,实现社企分开。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部移交属地政府,863个农垦社区及162.3万居民全部纳入属地管理。


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实现事企分开。垦区1063家事业机构分六类全部实施差异化改革,共撤销空壳机构47个,职能移交、机构撤销的293个,整建制移交属地管理的155个,纳入集团按事业单位管理的56个,按现状管理的308个,纳入企业集团不再按事业单位管理的204个。


四是涉改干部职工安置全面落实,实现稳中求进。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员安置政策,对原农垦总局及各管理局两级机关中的公务员、参公人员、事业单位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共73208人进行分类安置,确保涉改人员切身利益得到维护、骨干作用得到发挥,保持了大局稳定。


五是公司改制全面重组,实现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2018年12月,组建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2020年改制为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完善128项内控制度,实现集团化公司化运行。同步推进直属企业改制,9个原农垦管理局整建制改为分子公司,113个农(牧)场整合为82个农(牧)场有限公司,构建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国家明确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对北大荒集团的出资人职责,集团被列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赋予北大荒新的历史使命。


这次改革是垦区史上最为深刻的体制变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农垦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垦区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高效运行的制度体系。改革释放了制度红利和发展活力,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集团经济效益逆势上扬,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局面。



三、为服务大局而探索 为胸怀天下而闯关


做强做大是每个企业的本能追求。作为一国之重的农业国企经营的是国有资源和资产,服务的是全体中国人民,必须胸怀天下、服务大局,更多地担负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更多地引领服务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面对现代农业从工业化走向数治化智能化的二次现代化浪潮,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世界发生百年变局与全球疫情交织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秉持新发展理念,以更远的战略眼光,凝聚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人心人气,累积更大的能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不断提升追求卓越的战略领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荒集团提出“三大一航母”目标以后,北大荒人牢记总书记“特指性”嘱托,胸怀“国之大者”,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进行科学谋划,努力创建粮食生产大基地、经营服务制造大企业、全链条高端化大产业,加快建设以粮食生产大基地为核心竞争力、具有强大供应保障能力,并能带动“大国小农”参与国际竞争的集粮食生产商、产品制造商、农地运营服务商、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商于一体的新型国际大粮商,把北大荒集团真正建成中国的“农业航母”。


(一)建立粮食安全战略核心区,打造中国最大粮食生产商


北大荒集团把建设粮食生产大基地作为重中之重和安身立命之本。为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核心作用,发挥粮食生产商的压舱石作用,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全面建设高质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实施“32366”战略:即聚焦黑土保护、现代种业、智慧农业“三大工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两大战略,抓住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全面提升拓展农地服务、深化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三个关键”,大力推进规模格田替代一般农田、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智能化替代机械化、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六个替代措施”,全面实现高标准农田、智能化农机、标准化作业、绿色化生产、专业化统供、数字化管控“六个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建成10个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条粮食安全产业带,确保粮食产能达到500亿斤以上,为党和人民端稳“中国饭碗”,守住“中国粮食”底线。


(二)建立创新发展引领区,打造中国最大农产品制造商


北大荒集团以创新发展引领全国为己任,以建设中国最大涉农产品制造商为目标。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带动现代农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重点加强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研究,构建实现农业生产方式根本性革命的智能农业系统;加强农业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突破种子、农机装备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生物农药、生物育种、清洁能源等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农业科技集成化研究,建设集约高效绿色生态农业。二是深化现代农业制度改革,着力创建国有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四位一体”经营共同体,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联协调”利益共同体。三是推动产业结构创新,打造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研发一条龙的全产业链,以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生产和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业为主体,打造国际化品牌化一流产品制造商。通过由种植业向加工制造业再到生产生活服务业、农业新兴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培育6个营收超100亿的企业、2个营收超300亿的企业、2个营收超700亿的企业、1个市值超1000亿的科技创新型公司。


(三)建设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中国最大农地运营服务商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抓手,以所有居民平等享受权利福利、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推进城乡要素、经济、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融合,实现工农一体、城乡一体、区域一体发展,建设全域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镇群。通过建设兴旺北大荒、绿美北大荒、文明北大荒、善治北大荒、共富北大荒,努力实现产业强、城镇美、职工富,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用市场化方式、共享性机制,通过主体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方式融合,推进农业生产、加工、供销、金融、储运、创意等多位一体的全面合作,打破农业要素投入的瓶颈,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农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农业现代化新格局。重点吸纳整合要素资源,强化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发挥投入品、农机、流通和植保服务的优势,扩大农业服务区域,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统一服务、综合服务,打通服务小农户的“最后一公里”,大幅提高服务质量和能效,健全立足东北、面向全国以智能农业为标志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高质量服务促进融合发展。力争五年内把北大荒服务模式覆盖全省,延伸全国,通过建立区域服务中心、乡镇农服中心,力争托管为主体的服务面积达到3亿亩以上,促进全国粮食增产提升500亿斤生产能力。


(四)建设国际合作先行区,打造中国最大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商


着力开展国际合作,全力培育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国际粮商,是化解粮食生产和市场风险危机的必由之路。为回应霸权国家在粮食问题上的挑战,应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变化和国际粮商间的竞争,改变进出口失衡和贸易逆差,并在世界农产品市场赢得话语权和定价权,北大荒集团将协同国家有关部门,打造农业领域开放新高地,共建海外粮食生产加工基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搭建面向重点国家的农业投资平台,合作开发农业资源,共建国际化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合作国家粮食产能,助力化解世界粮食危机;积极参与全球农产品贸易和粮农治理,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和粮食贸易体系,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合理安排农产品进口,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粮食和农产品贸易商,掌握农产品贸易主动权,在应对国际粮食安全挑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以上“四区四商、三大一航母”战略,北大荒集团到2025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高质量发展体系,争取进入世界500强。到2035年,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跻身世界企业500强中上游。到2050年,全面引领更高标准农业现代化,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世界一流现代农业产业集团。



四、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凝聚 在北大荒精神鼓舞下前行


回顾北大荒走过的历程和辉煌的成就,总结成功经验,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中央的号令,传承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新时代新征程,要在这条成功道路上继续前行,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提升政治统领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和群众凝聚力。鉴于农业生产与土地亲近,与生产者利益密切相关,尤其需要提升基层领导力,铸造一支能打敢拼、顽强奋斗的农业铁军。北大荒精神是无数建设者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也是北大荒创造奇迹的制胜法宝,更是新时代北大荒集团再创辉煌的力量源泉。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变局和各种挑战,必须把北大荒精神转化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人格力量和模范作用,转化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化为打造农业航母的具体行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一)弘扬北大荒精神,强化农业国企的使命意识


融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企业集团的根和魂。王震这位共和国的首任农垦部部长,曾向党中央请缨:新中国的荒地包给我来干吧,[27]后来还留下遗愿要把骨灰安放在北大荒。[28]这种生为祖国开荒、死为农垦献身的追求和情怀,显示了老一代人的博大胸襟和执着精神。正是一代代北大荒人把为国家种粮当作“天职”,铸就了大国重器。北大荒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黑龙江全面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新时代的北大荒人,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航母,走中国特色的国际大粮商发展道路是一场接续奋斗的持久战、攻坚战,必须一以贯之地发扬北大荒精神,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北大荒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走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艰辛而又辉煌的道路,其每一项硕果都是北大荒人矢志不渝奋斗拼搏出来的。王震将军曾亲笔题写下“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八个大字[29],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无数北大荒人爬冰卧雪、流血流汗所体现的精神本质,成为北大荒精神的具体体现。当前,北大荒人肩负着更加神圣的使命,同时面临多方面考验,需要化解许多堵点、难点和痛点,要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始终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开拓进取、创业创新的智慧。


北大荒创造了一桩桩光辉的业绩,流传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北大荒英雄辈出,一代一代献身祖国农业建设,一生一世牵挂农垦开发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成为北大荒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新时代的北大荒要以英雄的气概再创英雄的神话,必须始终树牢大局意识,弘扬奉献精神,凝心聚气,形成合力,完成新的国家战略使命。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农业国企的领导力


北大荒人对党忠诚、为党尽责,什么时候都听党话、跟党走,是一个有党魂有军魂有战斗力的坚强集体。党和国家要把北大荒集团打造成一流的农业现代化“航母”企业,发挥农业国企的战略作用,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提高国企党组织的领导力,为完成时代重任提供根本保证。


一是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提升党的政治统领力。为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把打造“农业航母”的目标落到实处,应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荒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理解把握能力、贯彻落实能力,把稳方向盘、守住定盘星。同时认真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和权责边界,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用北大荒精神筑牢精神支柱,占领精神高地,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党的思想引领给北大荒人注入了崇高理想、坚定信念,赋予了共同价值观。随着农垦队伍的壮大,融入了听党指挥、纪律严明的军旅文化,追求新知、紧跟时代的知青文化,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文化,吃苦耐劳、坚韧勇敢的闯关东文化,淳朴仁厚、豁达宽容的黑土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共同的精神家园构成了命运共同体。新时代要赋予北大荒精神新的内涵,为“农业航母”建设凝心铸魂。建立中国“农业航母”没有先例可循,要用北大荒精神扫除障碍,同时融入敢啃硬骨头的改革精神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精神,汇聚起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彰显北大荒精神时代价值。


三是在党的旗帜下把五湖四海的人才和社会资源汇集起来,提高党的组织动员力和群众凝聚力。明确和规范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提高社会号召力。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的方针,落实员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序参与公司治理。维护好员工利益、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制度和政策最大化凝聚共识,形成推动建设农业航母的整体力量。


四是提高党的决策力、执行力,确保高质量建成“农业航母”。用系统观念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各项重点任务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和施工图,通过立柱架梁、系统集成,形成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按照改革发展联动的思路落实规划,重点抓好“脖子以上”的改革,减少盲区。善用典型引路,以小切口做大文章,从点上突破到块上链接,积厚成势。重大决策执行中要做到方向不移、道路不偏、决心不变。针对短板弱项,要因时决策、顺势而为。


(三)强化党的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农业经营大军


党的领导力来自组织,组织使力量倍增。要按照国企党的建设总体要求,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重点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领导力,把企业员工培育成对党忠诚、对企业尽责的精兵强将,打造一支与“农业航母”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农业经营大军。


一是持续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化水平和组织力,保证各项决策贯彻实施。发挥组织化优势是北大荒的优良传统。早在开发建设时期,军旅出身的黄振荣师长带领士兵战严寒,开荒原,创办八五二农场,把沉寂的完达山变成沸腾的群山,被朱德称赞是“全国投资最少的一个农场”。21世纪以来,七星农场研发中心党支部团结带领青年知识分子以火一样的热情开展科技攻关、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用激扬的青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进入新时代,建边农场党委带领全场职工,在高寒偏远地区“反弹琵琶”挖掘资源潜力,培育“幸福麦田”等特色品牌,把资源小场打造成经济强场。在北大荒用组织的力量创造英雄神话的典型举不胜举。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善于把单个的“我”变成组织起来的“我们”,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成为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二是一以贯之地用理想信念凝聚人心,铸造新时代新风貌的现代农业经营大军。有人说,北大荒像一团火。一代代北大荒人在烈火中成长,以奋斗精神、优秀品德和良好形象展示了人格力量。在北大荒博物馆的“故人墙”上,镌刻着12429个名字,其中复转官兵就有6403人。他们中有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考验的英雄,有参加过延安大生产、新疆建设兵团开垦的功臣,有新中国培养出的知识分子和志愿到农垦奉献青春的知识青年的榜样,也有坚决申请加入北大荒开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子女、受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表彰的模范……他们为北大荒开发建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其英雄壮举鼓舞一代代北大荒人创造人类垦殖史上的奇迹。进入新时代,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以模范行动带领大家共同创业,相继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在打造农业航母的新征程中,更要把企业和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紧密结合,全力造就甘心情愿为党奉献,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具有世界眼光和科学思维,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的各类人才,为实现北大荒集团新目标建功立业,在伟大事业召唤中书写无悔人生。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建设“农业航母”是北大荒新时代的新航标。虽然面临重重挑战和困难,但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75年开发建设、创新发展累积的扎实基础和成功经验,有一支用党魂军魂和北大荒精神凝聚起来的生产经营大军,一定能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壮美的现实画卷。

转自:北大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