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助长 以学促教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学习交流活动纪实

发布者:黄鲁玙发布时间:2024-12-06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今年9月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先后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致力于将“引进来”和“走出去”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研学精进,蓄力提升

(一)“龙江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究会暨黑龙江省国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9月7日至8日,“龙江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究会暨黑龙江省国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宝泉岭召开,我院教师周红受邀参加。会议从龙江考古与中华早期文明,龙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演进,龙江红色精神与当代龙江文明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了多学科、多视野的研究讨论。

(二)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暨第十四届雷锋精神论坛

9月20日至21日,“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暨第十四届雷锋精神论坛”在辽宁省抚顺市召开,我院教师刘晗、苏晓彤参加研讨。会议围绕“雷锋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雷锋精神与文化传承发展”“雷锋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等主题展开,探讨了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核心内涵、实践路径,弘扬了体现在雷锋精神中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青年教师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入研究和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三)第十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年会

10月18日至21日,以“注重方式方法,讲好思政课道理”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年会在沈阳农业大学召开,我院副院长赖铁枫、党总支副书记林立宏及教师齐艳娟参加会议。大会围绕“注重方式方法,讲好思政课道理”进行了研讨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交流互鉴,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四)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全国第十届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理论研讨会

10月26日至28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全国第十届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理论研讨会”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我院教师刘晗、苏晓彤、田硕、辛浩参加会议。学者们围绕“红色文化资源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资政育人功能,推进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学习与研讨,使青年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整体素质。

(五)2024年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

11月8日至11日,2024年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我院副院长黄鲁玙、教师孙媛媛参加会议。研讨会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承办。大会围绕新时代高校马院建设与发展、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数字赋能思政课建设、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注入动力,进一步提升学院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六)“校馆协同·数字赋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讨会

11月9日至10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和质量建设,“校馆协同·数字赋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讨会在赣南师范大学举行,我院教师张璐、丁晓雪、刘鑫和李雪参会。与会专家紧紧围绕“校馆协同·数字赋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创新”进行教学研讨和案例交流,聚焦数字思政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作主旨报告。此次研讨会是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探索,有效推动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多主体、大师资的学术和教学互动,促进了我院教师在新时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资源整合、场域构建、课程建设、方法创新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七)第九届“三山一坡”高校联盟研讨会

11月14日至16日,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九届“三山一坡”高校联盟研讨会在临沂大学召开,我院院长陈彦彦作为专家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在专家交流讨论会上进行主旨发言,学院教师何中燚、辛浩、韩晗参会。陈彦彦以“用好‘第一把荒火资源’传承北大荒红色基因”为题,以鸡西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革命传承为例,全面系统阐述了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好鸡西市众多红色革命场馆、地标性建筑、文化产业等“红色富矿”,坚持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的育人价值,统筹协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红色资源代代相传,永续发展。此次研讨会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凝聚了强大力量。

二、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

通过参加系列学术研讨会议,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院教师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优秀教学经验,教学视野更加开拓,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收获良多,深有体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苏晓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视野要广”。通过聆听高端的学术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同行交流对话和优秀思政课观摩活动,使我有效获取了教学和科研所需要的最新素材,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对我们下一步加大力气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北大荒精神极具启发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田硕: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最灿烂、最绚丽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新文化,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蕴含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生动展现了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源。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同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结合愈发紧密,未来在工作中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凸显教学效果,提升育人价值。

专题教研室辛浩:通过外出理论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形成的优秀群体意识和革命精神,更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写照。本次学习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深刻理解了党的群众路线,感受到了沂蒙精神的强大力量和永恒价值。我将会把本次学习的精神内容转化为今后推进工作的真实动力,更好的承担起北大荒精神弘扬和传播者的角色,进而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贡献自身的绵薄之力。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快节奏,把先进经验和所学所得加快落实到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工作中,增强思政教育的凝聚力、引领力,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

 (文/图 参会教师、张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