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冉: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发布者:韩晗发布时间:2024-07-04浏览次数:10

摘   要十八大以来,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得以全面加强,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思政课的政治性、战略性、基础性不断凸显,以性质之重、使命之重和地位之重成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史和现实表明,思政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新征程上展现思政课建设新气象新作为,必须坚持发挥党在思政课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持续巩固思政课建设的组织基础,凝聚起共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思政课 党的领导 教育工作

十八大以来,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得以全面加强,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无论是从党领导思政课建设的经验来看,还是从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来看,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始终是制胜法宝和根本保证。2024年5月召开的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提出“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出思政课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党对教育规律、思政课建设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论断,是关乎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一、重视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都作出重要部署,不断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绩。历史和实践证明,思政课建设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招,为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在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就通过学校、课堂、讲座等渠道,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革命理论等,可以说是形成了思政课的雏形。如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时,就同时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面向青年学生开设了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现代政治讲座、唯物史观研究、社会学等多门课程,可谓“思政课先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李汉俊、陈望道等人都走上讲台讲授政治课。当然,此时的政治课还处于早期阶段,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距离规范化、体系化还存在很大差距,且为了因应快速变化的革命形势表现出“速成式”、“点滴式”的特征。不过,这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开设政治课的意义作用从一开始就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们党把宣传思想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办学校、发展教育。党独立领导了一些革命干部学校,如湖南自修大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对党员和工农群众开展政治理论教育。随后,我们党在苏区、边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高校和中小学,逐步开设涵盖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史党建、政治常识等内容的政治课程。同时,我们党关于党在教育工作和政治课建设中领导地位的立场更加明确和坚定。针对当时关于抗日军政大学“不应该讲授马列主义和阶级教育”,“三民主义是抗大的重要课程”等一些要求取消党的领导、弱化政治课的错误观点,毛泽东明确指出,抗大不是统一战线学校,而是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干部学校。这些主张和做法有力抵制了错误认识的干扰,维护了抗大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方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救亡图存是中心任务,加之中国共产党处于局部执政地位,党的教育工作尚处在萌芽期,发展环境不稳定,对思政课内涵实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队伍配置等方面的认识和举措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思政课建设注重把马列主义教育同当时的实际斗争相结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奠定了众多干部群众理论知识和政治信仰的基础,为实现中国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中国成立后普遍开展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目标,思政课建设全面开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在全国的执政地位,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建立覆盖全国的教育体系。我们党在改造旧的教育制度中取消了旧学校中具有反动性质的政治课,推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课课程建设。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明确指出:“初、高级中学各年级均设政治科目。”这标志着政治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正式确立。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逐步在中学、师范学校分年级有层次地设置“青年修养”、“政治常识”、“社会科学常识”、“社会主义建设”等课程;在高等学校开设了“马列主义基础”、“中国现代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思政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在课程体系上,突出思政课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在教材方面,编写符合各学段特点的政治课教学用书,增加现实案例,制定阅读书目指引等。针对政治课教师数量较少、业务水平较低、教学经验不多、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逐步补充师资力量,并逐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方法上开始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师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并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逐步建立起思政课建设的运行机制,使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中有章可循。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政课建设在改革重塑中逐渐走向成熟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重新确立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并按照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开始对思政课建设进行全方位改革重塑,思政课建设实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战略性转变。我们党关于思政课重要地位的认识逐步深化,强调思政课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途径;强调思政课是向学生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中央先后出台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比如,注重不同学段课程衔接性,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课程标准;在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简称“两课”,后正式统一改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时因势调整实施思政课课程方案;组织编写思政课专业教材;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思政课教学专门人才等。这一时期,我们党在推动思政课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思政课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我们党关于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党中央准确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总结党领导教育事业的历史经验,始终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等重要会议,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出台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方针政策。经过新时代以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创新,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思政课建设整体上呈现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态势,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二、思政课以性质之重、地位之重、使命之重成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形势变化,我们党持续对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等进行调整优化,但开设思政课的初心始终不变,把思政课作为教育的主干核心课程的认识始终不变,

思政课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始终不变,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认识深度、改革力度不断增强。思政课以其性质之重、地位之重、使命之重,成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思政课以彰显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性质之重,成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办好教育,首在方向正确,关键靠党的领导。党领导教育,不是包办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解决方向性和原则性问题,确保教育的方向和底色。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办学方向的特殊重要性,多次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不是其他什么方向。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演进与较量的大背景下,忽视或弱化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持,无疑是自毁长城。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不能有丝毫含糊。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概言之就是:在领导力量和根本原则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在使命任务上,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价值追求上,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等。思政课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的主要载体,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干渠道,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思政课以彰显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性质之重,成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点上,思政课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政课首先是政治课,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课程,归根到底是意识形态教育。也就是说,思政课就是通过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强化青年一代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第二,具有深厚的思想性。要基于思想讲政治,只有那些有深度的思想才能观瞻政治的高度,穿透理论的厚度。思政课是以深刻思想引领学生思想、以坚定信仰筑牢学生信仰根基的思想大课。如果只有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没有科学的知识作支撑,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思政课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题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通过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彻底的思想说服学生、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第三,具有严谨的学术性。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不只是一门课,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科学,具有自身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知识体系,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第四,具有广博的专业性。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需要宽广的知识视野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特殊性的背后,贯穿的是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彰显的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诠释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本质。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思政课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首要课程,理直气壮地办好、开好、上好思政课,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底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思政课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地位之重,成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绝对不是价值中立的。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2]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不论教育发展到什么阶段、发展到什么程度,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尽管思政课的名称有所不同、内容与时俱进,但贯穿其中的基本要求始终不变,就是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善于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武装青年学生、教育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何为“关键”?何以“关键”?从课程受众来看,没有哪一门课能像思政课这样覆盖如此之多的学生;从教学内容来看,没有哪一门课能像思政课这样以高度的浓缩性、系统性、集成性的知识体系讲授党的创新理论、历史成就;从教育环节来看,没有哪一门课能像思政课这样重视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思政课是解决“第一粒扣子”这一首要环节的首要课程。这就意味着,思政课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这不是一时之需,更不是一时之计,而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决定着新征程上由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精神状态的青年人来接力奔跑。思政课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地位之重,成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3思政课以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之重,成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国家兴盛的关键因素。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从历史看,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必然也是教育强国。从现实看,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从未来看,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从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战略支撑。

办好教育的关键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办好思政课,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继而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办好思政课,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先导性作用,继而对于强国建设具有先导性作用。思政课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塑造灵魂、塑造信仰、塑造新人的基础课程,决定着打牢学生成才成长的思想基础,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人才基础,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青年基础。思政课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设,影响着育人格局的建设,影响着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建设。可以这么理解,思政课是教育高质量建设的“龙头”和先导。思政课不单纯是一门课程,而是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大政治任务,具有其他任何课程都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一门政治战略课、思想战略课、理论战略课、育人战略课,决定了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以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之重,成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把党的领导贯穿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在新征程上办好思政课,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3]加强思政课建设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谁来重视、怎样适应、成效如何,归根到底在于能不能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落实在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以党的全面有力领导引领思政课治理体系的正确方向,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加强人才队伍保障,使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1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确保思政课治理体系的正确方向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思政课建设,构建起了思政课治理体系。党的领导是思政课治理体系的最大特色和本质特征,在整个思政课治理体系中具有核心统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4]思政课治理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保证思政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其一,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部署作为第一要务,跳出思政课看思政课、立足全局看思政课、着眼长远看思政课,形成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科学认识论。其二,学校党委要落实主体责任制,坚持党办思政课、党管思政课,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持续优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学校统筹、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社会协同、制度保障、实践支撑的思政课治理新局面。其三,把党的政治领导贯穿从顶层设计、政策执行到监督落实的工作闭环中,因时因势谋划出台有利于思政课建设的政策方针,查找、补齐思政课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漏洞短板,让思政课建设的优势、韧性、活力和潜能不断得到充分激发,并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效能。

2坚持和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供给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既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导,也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建设的最大增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核心任务。其一,突出主题主线,重点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把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作为时不我待的重大政治任务,补齐教材教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短板,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研究和学术化表达,夯实思政课建设的学理支撑。其二,强化内容支撑,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从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挖掘生动案例,将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知识体系、价值体系,以理服人、以文化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其三,拓展教学场域,以建设“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为牵引,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新时代思政课的多维空间,让思政课更加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真正打动学生、引导学生。

3坚持和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汇聚推进思政课建设的磅礴力量

思政课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拥有强大的组织优势,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全党全社会“拧成一股绳”,形成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快形成思政课建设智力集合、资源集中、精神集聚的良性发展态势,更加需要发挥党的组织领导优势。其一,教师队伍质量再提升。近年来,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了全面扩优提质的新阶段。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始终以“六要”标准为指引,引导思政课教师练好“内功”,加强综合素养和能力建设,培养更多拥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其二,制度保障措施再优化。各级党组织和各类学校要坚决破除妨碍推进思政课建设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改进评价激励、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等机制,以有力的制度供给支撑思政课建设,增强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的底气和信心。其三,组织领导方式再完善。完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选派党性观念强、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精的优秀人才参与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打通“学校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教师党支部(如教研室支部)”的领导和执行机制,贯通“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链条,持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处室牵头抓总、群团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全社会共同配合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汇聚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3]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4]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