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上,李军副教授从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奇迹、北大荒集团驰援湖北省1500吨大米等故事为契入点,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鞭辟入里的解读和深入浅出的剖析赢得了同学们点赞。2018级建环专业学生崔书浩留言说:“李老师讲的有底气、接地气、鼓士气,让我们体会到强大的制度保障,更加坚定了战“疫”必胜的信心。”
这不是李军第一次被点赞,李军也不是唯一被点赞的思政课教师。自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学校从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角度出发,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学校党委把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改任务扎实推进,通过“内转、外招聘、兼职”的方式扩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积极推进“青骨项目”“学术发展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实施,先后有5名思政课教师考取博士,一年累计派出教师开展学术交流36人次,并通过岗位练兵比武、青年思政课教师导师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凝聚起打造思政“金课”的强大合力。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全省微课大赛一等奖、教学竞赛二等奖等一大批喜人成果证明,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逐步建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率先筹划、主动作为,成立思政课线上教学工作小组,为开好战“疫”思政课全程全方位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授课教师在“人生的青春之问”章节引入了血书明志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知识青年陈越玖和孙文珍等北大荒典型人物事例。故事中的主人公年纪与学生们相仿,尤其是在同一片土地上发生的感人事迹,越发能引起学生们的深思。当教师把“你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作为课堂作业布置给同学后,“奋斗”“信念”“奉献”成为了答卷上的“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将学校首任校长王震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与讲述党史、新中国史相结合,将学校60余年的发展建设与北大荒70年的沧桑巨变相结合。当讲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所考察的七星农场的田间地头到处蕴藏着八一农大人的智慧时,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校依托自建的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开展实践教学,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我的理想就是要回到家乡七星农场,端牢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总书记说过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我毕业后就回老家去,建设我们的最美乡村。”这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2019级农学专业学生通过VR影像领略到北大荒壮美画卷后的感言,也是他们立志投身“振兴乡村”国家战略的铮铮誓言。
随着《深化新时代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优行动方案》的印发,我校将围绕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新一轮探索与实践。学校党委书记董广芝在与思政课教师座谈时说:“要理直气壮的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不是李军第一次被点赞,李军也不是唯一被点赞的思政课教师。自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学校从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角度出发,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年来,学校党委全力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配套出台7项制度文件,从破除“五唯”入手,在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上开展一系列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学校党委把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改任务扎实推进,通过“内转、外招聘、兼职”的方式扩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积极推进“青骨项目”“学术发展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实施,先后有5名思政课教师考取博士,一年累计派出教师开展学术交流36人次,并通过岗位练兵比武、青年思政课教师导师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凝聚起打造思政“金课”的强大合力。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全省微课大赛一等奖、教学竞赛二等奖等一大批喜人成果证明,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逐步建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率先筹划、主动作为,成立思政课线上教学工作小组,为开好战“疫”思政课全程全方位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讲好龙江故事
在历史积淀过程中,“北大荒精神”早已烙印在每个八一农大人心中。学校始终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龙江故事作为自身使命与责任,将“北大荒精神”这一“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书育人方式。因此,“讲好龙江故事”成为我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使命。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授课教师在“人生的青春之问”章节引入了血书明志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知识青年陈越玖和孙文珍等北大荒典型人物事例。故事中的主人公年纪与学生们相仿,尤其是在同一片土地上发生的感人事迹,越发能引起学生们的深思。当教师把“你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作为课堂作业布置给同学后,“奋斗”“信念”“奉献”成为了答卷上的“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将学校首任校长王震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与讲述党史、新中国史相结合,将学校60余年的发展建设与北大荒70年的沧桑巨变相结合。当讲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所考察的七星农场的田间地头到处蕴藏着八一农大人的智慧时,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建设特色思政课教学体系
围绕“北大荒精神”元素建设特色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学校于2017年开始建设《北大荒精神》在线课程,2019年成功获批为黑龙江省首个以红色精神为主题、面向全国的精品在线课程,目前已被24所高校1.1万余人次选修。学校依托自建的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开展实践教学,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我的理想就是要回到家乡七星农场,端牢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总书记说过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我毕业后就回老家去,建设我们的最美乡村。”这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2019级农学专业学生通过VR影像领略到北大荒壮美画卷后的感言,也是他们立志投身“振兴乡村”国家战略的铮铮誓言。
随着《深化新时代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优行动方案》的印发,我校将围绕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新一轮探索与实践。学校党委书记董广芝在与思政课教师座谈时说:“要理直气壮的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