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立:中国梦系列之——理论自信 夯实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发布者:林立宏发布时间:2013-05-02浏览次数:608

       编者按:学校党委决定将2013年作为“育人质量工程年”,校党委书记李佐同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深入开展“育人质量工程年”活动是学校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引导,使这项活动迅速深入、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同时强调:要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抓住契机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浓厚氛围” 。为落实领导讲话精神,将“育人质量工程”贯彻到一线教学实践,思政部拟开展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学活动,并将教师感悟系列报道作为活动形式之一。 

 

“中国梦”系列之--- 理论自信  夯实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思政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负责人  刘建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关于“中国梦” 的论述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热议的话题。何谓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释,各路专家透过媒体纷纷从历史、现实、发展等不同角度对“中国梦”做深入解读。笔者认为从文明形态演进角度解读“中国梦”,也许是一个较好的视角。
      
       “中国梦”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时代曾经有四千多年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直到16世纪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仍居世界前列。西方自文艺复兴之后便开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西方国家发达国家开始了现代化历程,欧美地区走在前列。在西方工业文明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却仍然徘徊在农耕文明时代,并开始走向衰落,直到19世纪中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剧烈冲击下,中国才被迫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然而,百年动荡,内忧外患,从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再到辛亥革命,中国始终没有找到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有效路径。从根本上跨越农耕文明形态,象农耕文明时代那样走在世界工业文明的前列,成了中国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才逐步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路径

       中国在长达百年的寻找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有效路径的过程中,经历了学习西方和苏联的失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开辟了一条既非传统的计划经济,又非西方式的市场经济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在中西对抗中形成的道路,又不是全盘西化的道路,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证明,这条非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是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俗的情况下创立的社会主义新体制和新模式,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中探索出了摆脱困境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理论自信是“中国梦”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中华民族农耕文明被迫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漫长而又艰难迷茫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既相互承接又内在统一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僵化社会主义理论和西方资本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失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表明了我们党的高度理论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理论自信是“中国梦”进课堂的核心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这三个自信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相对应的就是理论自信,作为“中国梦”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信问题,这是理论自信的根,要让学生对理论自信,要让教师有职业自信。如何让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信?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笔者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它理论论证理念自信。其次,要从中国革命、建设,特别是近30多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论证理论自信。再次,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论证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基,当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自信之后,就会在实践中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物质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将不再遥远。